
卫生援外是中国外交的一块金字招牌,如今已走过54个春秋。
一批批中国援外医疗队员,以辛勤的劳动、精湛的医术、感人的事迹甚至宝贵的生命赢得了非洲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增进了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之间的真诚友好情谊。
5年来,中国援南苏丹医疗队牢记祖国的重托,发扬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克服语言、气候、生活等诸多困难,与当地医务人员密切合作,全心全意地为当地人民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医疗服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医疗奇迹。
1月17日,以安徽省卫计委韩处长为团长的慰问团一行六人到达南苏丹,看望这支在南苏丹执行援外医疗任务将近九个月的医疗队员,转达了省市领导的慰问与亲朋同事的关心。同时,再次向南苏丹捐赠了价值189万的药械,价值50万的宫颈筛查仪器。
援南苏丹医疗队日记——中国第五批援南苏丹医疗队队员、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主治医师 刘进生
流火的旱季正在肆虐,
谢了春红枯了老树,
我坐在窗前喝着苦茶,
豆腐块大的天空下掠过一只黑鹰,
接着又飞过一只,
2017年就这样走远……
这一年脚步匆匆,这一年时间又似乎走得很慢。这一年跨过几大洲,这一年也游过几片海。回眸岁月,往事悠悠,韶光易逝,真情难忘:这一年收获了满满的友情,珍藏了无数的感动,见证了祖国的日益强大,感受了非洲人民的友善。此番经历人生能得几回有,纵然是铅华洗净亦难平此意。
第一次踏上非洲这片土地,凄凉荒芜惊呆了我们,黄沙满天飞,污水遍地流,泥巴垒个圆圆的墙,顶上盖几根草,就是他们房子,整个城市连一条像样的马路都没有! 这是一个国家的首都吗?更惊讶的是,大街上的人一个比一个黑,和国内接触过的几个黑人外教比起来,真是没有最黑只有更黑!幸好在同胞的帮助下,临时住上了当地的招待所,大家慢慢适应下来。
然而,危险也接踵而来,不经意的被蚊子叮了一下,几名战友相继染上疟疾,还有人合并伤寒!小时候“打摆子”的场景,多年后再次惊人的重复上演,日新月异的现代医学竟未能征服蚊子!新特药层出不穷的时代,对付疟疾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这个下马威着实吓得我们不轻,后来也陆续接触了几例恶性疟、脑型疟的回天无力,现在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幸好,我们是一个相亲相爱的大家庭,在大家的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学习下,他们逐渐康复了,当然更少不了领导们的关心爱护啦,此处略去三千字。
接下来的临床交接,才让我们意识到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这条路注定不平常,注定充满了艰辛和汗水。没有水没有电使人无法忍受,缺医少药令人心生叹怜,横飞乱舞的蚊子苍蝇让人无法集中精力工作,蹩脚的外语常常让沟通停留在最后的1厘米。
因为爱,所以来。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义无反顾的走下去。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出征前的踌躇满志在这严酷的现实面前,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改变它却最终以失败收场后,只能尘封心底了。我们不能改变这里的世界,只能选择适应这里的规则。而当我们了解到,医院甚至是政府快一年都没给员工发工资了,可这些人依然按部就班工作,依然兴高采烈的唱歌跳舞,依然坚信日子会慢慢好起来,我们不得不折服,还有什么理由不像他们一样努力的工作呢?
勿忘初心,方得始终。卫生援外是中国外交的一块金字招牌,如今已走过54个春秋,是传奇,也是经典。一批批中国援外医疗队员以辛勤的劳动、精湛的医术、感人的事迹乃至用宝贵的生命赢得了非洲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增进了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之间的真诚友好情谊。5年来,中国援南苏丹医疗队牢记祖国的重托,发扬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克服语言、气候、生活等诸多困难,与当地医务人员密切合作,全心全意地为当地人民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医疗服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医疗奇迹。
2017年十九大胜利召开,举国欢腾,全球瞩目。中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正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大国负责任的形象日渐清晰。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在非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祖国的强大为我们在非洲的各项工作的展开提供了坚强的后盾,这一年里,越来越感受到当地人对中国的尊敬,会说几句汉语已是他们巨大的财富。
南苏丹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底子薄,条件差,目前仍处于内乱状态,中国医疗队的这一点援助作用还是非常有限的,这是一个长期的、漫长的过程。我们也只能尽自己的努力,给非洲人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每天迎着朝阳走向岗位、顶着烈日回到驻地已是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从孤儿院到中学、大学,甚至纪念广场,时常出现我们医疗队的身影。条件极差的偏远地区的巡回义诊也是中国医疗队的必修课之一。
每一天我们都默默地在各自平凡岗位上进行着不平凡的工作。
每一天我们都在超越过去超越自我的路上。
每一天我们都在用行动诠释“不畏艰苦、甘于奉献、大爱无疆、救死扶伤”的援非医疗队精神,用行 动展示中国医疗发展水平,用行动提升医疗队的形象,用行动向非洲人民讲述中国故事。
剩下的故事正在发生……
援南苏丹医疗队日记——中国第五批援南苏丹医疗队队员、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 姜维
元月十七号,由省市卫计委及市属四家医院领导共六人组成的慰问团历经各种困难,终于抵达南苏丹首都朱巴,看望我们这支在南苏丹执行援外医疗任务将近九个月的医疗队员,并且转达了合肥市人民政府及合肥市卫计委发来的慰问信。
九个月艰苦的工作,生活,每个队员都经历了精神和身体上的极大的考验,工作在艾滋病高发的人群中,忍受看酷热难当,甚至连洗手的水都没有,职业暴露的风险极高,到目前为止全队大部分人都染上过伤寒和疟疾;此外身处战乱之国,远离亲人、没有个人行动的自由,没有娱乐设施、没有美食,这一切的一切使我们都处在了援外工作最困难的阶段。此刻,祖国亲人们的到来带给了我们每个队员心灵上极大的安慰和精神上极大的支持。
李院长这次放下手中所有工作,亲自来慰问,让我和刘进生非常的感动。二零一六年底,出国前的培训期间,由于英语基础差,学习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加上周围也有许多不理解的声音,我承受着极大的压力,一度甚至想打退堂鼓,当时是李院长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和支持,让我成为最勤奋,也是进步最快的学生。二零一七年出征前夕,李院长、魏院长等领导亲自找我们谈话,了解我们的困难,帮助我们解除后顾之忧,让我们能义无返顾,肩负使命,勇敢的奔赴前方。援外期间,院领导也在时刻关注着南苏丹的安全形势,特别是在圣诞节,新年前后,首都朱巴冲突不断,李院长请陈振飞处长与我们联系,每天收到我们安全返回驻地的信息,他们才能放心,这一切都让我们时刻感受到院领导对我们的切实的关心和挂念。
这次,李院长作为慰问团唯一的院长来到南苏丹,不仅仅是践行了当初对我们的承诺,也是在用自己的行动支持和鼓励着我们。这几天,李院长跟我们聊了很多,但我的耳边总是会反反复复地响起这样一句:“你们一定要注意安全,保重好自己的身体”。看似最普通的一句话,在这里,却是我们听到的最走心的话。请李院长、各位院领导以及我亲爱的同事们放心,在剩下的三个月里,我们一定会牢记院领导的嘱托,不忘初心,以饱满的热情努力工作,同时好好保护好自己,完成我们的使命,安全返回祖国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