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的征途,我将胸怀‘国之大者’,牢记‘医之初心’,践行‘院之强志’,以忠诚与担当,守护百姓之健康。”10月28日下午,一声声坚定有力的医者誓言,在市二院大礼堂久久回荡。
当天,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人才工作会议上,6名优秀医务人员被授予“启航人才”“雏鹰人才”荣誉称号,医院“扬帆人才工程”人员扩充至74人;宣读聘任66名高级职称人员,医院拥有高级职称人员突破300人……
“让‘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才在这里‘干成事’!”会议上,市二院党委书记方辉面向全体医护人员再次“强信号”:医院将在“引才有政策、育才有良方、留才有温度、用才有舞台”上持续发力,使医院人才辈出、群英荟萃,推动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人才队伍再添新活力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济济多士,乃成大业。
作为一所诞生于硝烟战场的志愿军医院,纯正的红色基因,使二院人深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在建设发展之初,凭借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吃苦耐劳的精神为医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忆往昔峥嵘岁月!老一辈二院人的故事,为“医者仁心”写下了生动注脚。医院外科学创始人董永,合肥西医儿科主要创始人高行,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李洵、刘心慈,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刘咸罗……一批在医院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杰出人才,如今在行业、社会与患者口碑中仍享有盛名。70多年来,市二院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将人才建设放在医院建设的重要位置。
看今朝繁花似锦!近年来,医院坚持“育才、引才、惜才、爱才、用才”,落实“制度激励、事业激励、平台激励、情感激励、待遇激励”,厚植人才培养沃土、营造尊才爱才氛围、打造人才聚集新高地,培育出“江淮名医”“安徽好医生”及一批合肥市“名医工作室”领衔人、学科技术带头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省市重点学科建设、医疗技术创新、科学研究及医院公益性等方面,二院人充分发挥了“推进器”作用,为医疗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2019年,市二院启动“扬帆人才工程”选拔,打造高端引领方阵、中端支撑方阵与青年强基方阵,助力医院的航船在高质量发展的激流中奋力前行。当天的人才大会上,6名优秀人才被授予“启航人才”“雏鹰人才”荣誉称号,成为市二院“扬帆人才工程”增补人员,为医院人才队伍注入了新的动力。
“未来的征途,我将胸怀‘国之大者’,牢记‘医之初心’,践行‘院之强志’,以忠诚与担当,守护百姓之健康。”
年轻、真诚、有力的宣誓声在大礼堂中久久回荡,彰显着新二院人在新时代继承发扬医院光荣革命传统,一往无前、敢于冲锋、渴望胜利的奋斗精神。
以钉钉子精神让人才事业“节节向上”
“当前,医院重才兴才氛围更加浓厚,引才留才体系更加完善,育才用才实践更加有力,医院人才建设也进入了新的历史进程。”会议中,市二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戴世云向大家介绍近年来二院人才建设发展情况。
围绕“高精尖缺”,近年来,市二院通过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人员攻读博士,落实周转池制度,政策向人才倾斜,不断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同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2020-2021年已成功引进10名双证博士。
围绕职称“瓶颈”,开展助力服务,医院2020年高级职称申报工作成绩显著,正高职称通过率100%,副高职称申报72人,通过66人,通过率92%,为历年申报人数和通过率最高。截至目前,市二院拥有高级职称300余人,博士31人,入选省市级人才项目近30人次。
此外,“扬帆人才工程”已打造为二院人才工作的闪亮品牌,目前,医院扬帆人才工程上榜人员已达74位,为医教研发展起到强大的“智库”作用。
会上,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方辉代表院党委向为医院建设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老专家、老教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新时代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获得表彰的新晋人才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努力拼搏的全体二院人致以诚挚的问候。
在充分肯定了市二院人才队伍建设成效的同时,医院党委书记方辉也表示,需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医院人才建设面临的形势与挑战,要以钉钉子的精神,攻坚克难、补缺短板,推进医院人才事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方书记强调,接下来,医院人才工作需牢牢抓住“三个一”目标。
一方面,要“明确一个导向”。要牢固树立“人才是医院生存发展建设的第一要务、人才战略是第一战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将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医院长久发展规划,并不遗余力、持之以恒地向前推进。通过一个周期、两个周期乃至更多周期的建设,使医院人才辈出、群英荟萃。
同时,要“树立一批标杆”。“从普通临床医师成为精英骨干再到所在领域的杰出人才,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需要忍常人所不忍、及常人所不及,我们必须对其付出的坚韧、艰辛和汗水予以重视、爱惜和回报。”方辉说,要持续给予优秀人才身份地位上的充分肯定,激发更多同志“想干事”的工作热情。
此外,要“强化、创新一系列举措”。医院党委将一如既往的地加快推进“人才立院”发展战略,将医院人才建设与省市乃至国家人才项目衔接,采取更加开放更加灵活更加激励的人才建设机制,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待遇、保障等政策方面推出一系列新的举措,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更大平台。
【二院人才说】
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刘燕:
“‘升级打怪’的路上,医院让我更强大。”
医学这条道路犹如一场马拉松长跑,坚持与前进是永恒的主题。
十年前,刘燕以一名刚毕业的医学生身份进入合肥市二院内分泌科工作,十年间,她一步一脚印,一步一攀登,从实习医生成长为住院医生再到主治医师。2020年,她又成功晋级副主任医师,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内分泌科专家。
成绩亮眼,但成长的过程并不轻松。刘燕坦言,每一个走上医学道路的人最初都拥有坚定的信念,但日复一日“升级打怪”的路途充满艰辛,需要付出长期且巨大的努力。“好在,迷茫时、踌躇时,医院总会一次次助我变得强大。”
刘燕说,医院为每位医生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条件与环境,多年来,得益于医院常态化开展的各项培训与讲座,自己的科研与临床能力也在逐年“爬坡”。同时,医院对每位医生的晋升信息采取实时更新、动态管理的方式,推动大家向前走。“医院通过信息管理研判出我可以申报副高职称了,所以很早之前就通知我做准备,同时,安排了专家对我的申报材料准备等进行一对一指导。”
在医院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去年,刘燕还完成了博士学位的攻读,同年,在市二院的扬帆人才工程中,她成功入选“雏鹰人才”榜,与众资深前辈一同,显眼的展示在医院门诊医疗街长廊上。
“‘登上’人才榜对我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刘燕说,每每在人才榜上看到自己的照片时,总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因此平日里对自己开始更加“严格”。“原先下了班,照顾照顾孩子可能就想休息了,但现在时常熬夜研读文献,希望在专业上能更进一步,像前辈们‘靠拢’。”
刘燕常说,自己的进步也得益于长期的耳濡目染。的确,她所处的市二院内分泌科是全院人才梯队最为完善的科室之一,“领航”“启航”“雏鹰”,各个人才方阵,皆有人入选。
对于学科人才梯队的建设,市二院内分泌科主任戴武有“三大法宝”,就是要用心、用情、用智慧。一方面,平日需要多家关心爱护医护人员,大家没有后顾之忧,才能潜心于专业。同时,要‘因材施策’,临床人才、科研人才、管理人才……要帮助不同的个体发挥其最大的长处。此外,整个科室要“拧成一股绳”,在重大任务、科研项目上团结协作,让个人的价值随着集体价值的提升而提升。
神经内科主治医师王龙:
“名字挂上人才榜,成果也要登上‘光荣榜’”
10月28日上午,神经内科主治医师王龙正带领医院的规培生查房,细心指导他们改病例、下医嘱……近年来,市二院围绕“高精尖缺”,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仅2020-2021年,便已成功引进10名双证博士,王龙就是其中一位“双证”博士。
实际上,今年6月王龙在安徽医科大学攻读完博士学位后,“手握”不少工作选择。仔细考量下,他决定入职市二院。
“我理想的工作环境有‘三好’,市二院是最符合预期的。”王龙说,一方面,市二院给予人才的各项配套政策好,涉及到工作、生活多个方面。同时,医院对科研的支持力度好,几乎不亚于自己读博时候感受到的支持力度。此外,院内的工作氛围好。“虽然我进入二院只有半年不到,但和同事们早已像一个大家庭一般,互帮互助,交流讨论,整个团队充满着一股团结向上敬业进取的积极氛围。”
此次人才大会上,王龙成功入选“雏鹰人才”梯队,对这一结果,他直言很惊喜。“又一次深切体会到医院对于人才的高度重视和期望,这是激励,更是动力。”王龙说,今后,不仅要把自己的名字“挂上”人才榜,更要让更多优秀科研成果登上医院的“光荣榜”。
“我所在的神经内科是一个‘老牌’的安徽省重点学科,医院的政策、设备、人才等优势资源在这里高度集中。作为‘拳头科室’,这里也一直被大家寄予厚望。”王龙说,自己将在临床和科研两条路径上持续深耕,期望在脑血管癫痫等领域申报开展相关省级课题,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
“医院已经给我搭建了一个能‘大展拳脚’的舞台,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医院一名学科带头人,助力神经内科早日晋级国家重点学科,为病患提供更好的治疗。”王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