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介入领域的“青年岗位能手”、“十大创新能手”、连续多届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他是合肥市“十佳医生”、“十大杰出青年”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是同事眼中的“拼命三郎”;十多年来,由他主持的科研课题获多项省、市科技进步奖项,所在的学科被评为“安徽省临床医学重点特色学科”,他就是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介入血管疼痛科主任殷世武。
造福于患者 他是同事眼中的“拼命三郎”
“一个上午从颈动脉到髂动脉,从肾脏支架、栓塞到TIPS,水都没顾上喝一口,下午接着忙。”许多关注他的朋友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殷主任太忙了!但又都有一种感觉——他乐在其中。
1993年,殷世武毕业于蚌埠医学院,毕业后一直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影像中心工作,主要致力于影像诊疗的研究和教学。1995年医院在全市率先组建介入诊疗科,殷世武第一个报名加入,但由于介入诊疗需要直接接触X线,对身体伤害很大,家人和朋友都劝他放弃,经过认真思考,他毅然走上介入诊疗的岗位,一干就是十来个年头。
一件40多斤重的铅衣,是介入手术时保护医生的标准配置,一般人穿上它,连走路都很吃力,但殷主任常常是在手术台前一站就是一天。科室的小项医生清楚地记得,殷主任手术最多的一天做了21台,身边的助手换了一拨又一拨,但他始终坚持站在台上,等最后一台手术结束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0点多,他连脱铅衣的力气都没有了。也就是这次,同事们私下里给他取了一个“拼命三郎”的雅号。
醉心于事业 他是科室发展的“领头羊”
凭着对介入学科的热爱,殷世武在担任介入疼痛科主任以来,每年均开展一至两项新项目。如1997年在省内首家开展了输卵管阻塞不孕症介入治疗并获得成功,经过数年的摸索使得输卵管阻塞不孕症的受孕率显著提高,那时的殷世武只有二十来岁;1999年在省内率先开展子宫肌瘤的介入治疗;2001年在省内首家开展肝脏巨大血管瘤的介入治疗并获得成功;2004年国内首次采用一次成形气管分叉支架进行气管分叉部位食管气管瘘的封堵术获得成功……
收集典型及疑难病例,不断总结积累经验是殷世武从医多年的一个习惯。他常说搞技术不能一个人精,要多人精,尤其是要让大家形成拳头力量,他科室的年轻医生经过他耐心细致的代教都能熟练操作并各有所长。
温暖于细节 他是患者心中的“合肥好人”
“医生的时间是属于病人的”,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实际工作中他也常常这样要求自己。
面对家境困难的病人,殷世武常会给予更多关爱——不但精心治疗,还经常为他们垫付医药费、交通费。一位来自寿县的患者因食管癌滴水不进,慕名找来做食管支架,做完手术后从病人家属谈话中,殷主任听到了他们仅剩下20元钱,回家路费都不够了,他又主动掏钱承担了路费,让病人父子俩回家过年……
在殷世武科室办公室里,“躺”着很多病人送来的锦旗和表扬信,之所以“躺”着是因为殷世武很少挂起来,因为他坚持认为,“自己做的只是一个医生的本职工作。”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李后祥